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中国人获得心理支持的来源(二)
发表时间:2024-03-06     阅读次数:     字体:【

三、夫妻关系对个体的支持作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和传统的国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以父权和夫权为中心的社会,提倡仁

义孝悌,并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强调秩序、权威和等级。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夫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家庭形式的改变,特别是核心家庭的增多和中国传统大家庭的减少,个体对工作单位的依赖以及夫妻

之间的权力斗争,家庭内部婆媳关系的变化等使得夫妻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妇女在

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妇女希望在家庭事务上有更多说话的权利,因此产生了夫妻间的冲突甚至家庭暴力。

稳定的夫妻关系无疑对夫妻双方产生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和心理的和谐,特别是当夫妻一方工作中遇

到困难、身体上遇到疾病或者人际关系受到挫折的时候,夫妻之间的支持和理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工作单位对个体的支持作用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人们对工作单位的依靠是非常强大的,单位的好坏常可以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炫耀的资本,在人际交往

中有时候也因为工作单位之间的差异而导致分歧。因为,在中国一个人出于什么样的单位,就能够享受那个单位所提供的社

会支持(如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例如,全民所有制或公务员的单位,不仅要为职工发放工资,而且还要为

职工专长发挥、晋升升迁、学习进修、住房补贴、医疗养老乃至子女上学、就业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甚至承担其生老

病死的无限义务。由此可见,一个个体对单位的依赖性有多大。所以,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集体所有制的改制和国

有企业的变革,很多人感到焦虑和无助。


五、社会的支持作用

社会支持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社会客观、可见的实际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

参与,后者指稳定的婚姻、家庭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暂时性的社会交际等。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

客观存在的现实,可以通过观察社会支持者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动,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分担劳动等直接服务;

倾听、尊重、关怀、理解等亲密互助;提供建议信息和指导;对受助者的思想、情感、行为予以反馈;引导受助者为了娱乐

和放松而参与正面的社会互动。在中国人情关系的强弱与得到的照顾是正相关的,人情关系强得到的照顾就大;人情关系弱

得到的照顾就小;没有人情关系,除偶尔的例外,不会得到照顾。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个

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这类社会支持需要通过个体主观的

认知评价来认定,主要从社会支持可获得性和适当性来进行测量。我们一般把社会支持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

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

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支持除了宏观上的社会救助、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的功能外,对个体具有以下几点功能:

1.工具性支持 指提供物质和直接服务以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支持对于弱势群体具有直接的帮助,在人们受到自然灾

害或者人身伤害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

2.情感支持 包括关心、理解、鼓励、尊重、温暖、信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当事人共情(empathy),即设身处地。这种情

感性的支持在当事人处于危机情景下效果非常明显,主要适合于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心理干预和危机的应对。

3.认知性支持 主要是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这类支持主要针对生活处于转变时期非常重要,如学生选择专业、婚姻的选择

等。

4.友伴性支持 指通过友伴一起从事相同爱好的休闲或娱乐活动,满足个体亲和需求,转移个体对压力事件的注意力,增进正

性情感等。


 
上一篇:支持性心理治疗中国本土化的思考(一)
下一篇:中国人获得心理支持的来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