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远离不良诱惑,不要去考验自己的定力
发表时间:2025-01-16     阅读次数:     字体:【

远离不良诱惑,不要去考验自己的定力在欲望面前,能守住本心的人寥寥无几。如果我们不给诱惑接近自己的机会,那么无论你内心的欲望有多强烈,依然能够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刑部大臣名叫冯志圻,他生平最爱的是碑帖书画。有人打听到了他的这个爱好后,特意带上一本名贵的碑帖前来拜访。谁料冯志圻见到此人,连连摆手拒绝。最后他看都没看那本碑帖,便原封退回。身边的人劝说道:“打开看看也无妨。”

冯志圻淡定道:“这本碑帖年代久远,太过于珍贵,我一旦打开,哪怕只看了一眼,只怕再也舍不得移开眼了。索性不打开,封其人眼,断其诱惑,能奈我何?”身处糟糕恶劣的环境中,人们的意志力会变得极其脆弱,十分容易受到“污染”。反之,就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西方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自我控制与刺激回避”理论亦证明了这一点。提到“自我控制”,大多数人的理解是在某个恶劣环境中调动自身意志去抵抗诱惑,或者约束自身行为。但在斯金纳看来,试图去考验自我定力的人都很有可能遭到“反噬”。他所倡导的“自我控制”,是以远离糟糕环境而实现的。

而与这种“自我控制”相对应的主要方式是“刺激回避”。太原心理咨询师:如果某个环境中的一些刺激性因素会使我们产生不好的行为,就一定要迅速脱离这种刺激环境,彻底扼杀这些不好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平时也要提醒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避免接触恶劣环境。

在西方经济学中,通常会把人假设为“理性人”,认为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会为了自利而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容易感情用事,尤其是在面临欲望与诱惑的时候,常常守不住内心的防线,轻易做出让自己不安乃至悔恨不已的事。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浙江的僧人立誓要精进修行。他抓紧一切时间苦修,夜里甚至不肯躺下好好睡觉,而只在禅榻上坐着小憩一会儿。一天夜里,突然有一个美艳的女子出现在浙僧面前。浙僧知道这女子是魔,无论对方怎么用言语挑逗,始终闭日打坐,不见不听。因为他心正,那女子始终无法靠近禅榻。

 
上一篇: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下一篇:心打破“身体领地”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