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有记忆的,尤其心理问题。躯体化是抑郁的症状,也是患者感到最痛苦的问题。琢磨,等于多告诉自己有躯体化向题,加深对躯体化的记忆:越练,越会让躯体化问题变得更加固定和频繁;越是讨论,对它的注意就越执着;越是模拟躯休化,默念躯体化,回味躯体化,到了特定的场景,相同的躯体化问题又重演了。
每次出现躯体化,患者都会出现骚动、评价、总结、自责,纠缠不休,耿耿于怀,只会对躯体化和发生躯体化场景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反复斗争和纠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躯体化的痛苦体验,患者对驱体化的体验和发生过躯体化的场景的注意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执着,越来越敏感。在与抑郁搏斗的长期实践中,抑郁症患者练就一身寻找抑郁的特别本领,他们在搜寻抑郁方面已达到“上乘”功夫,能够把自己发生的躯体化一丝不漏地全部“寻”到,连很轻微的甚至别人无法察觉的所谓躯体化也不例外。
几乎每个场景,都在抑郁症患者的“监视”之下。以至于和谁在一起,到什么样的场合,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会不会出现躯体化,患者一扫而知,准确知道是否会发生躯体化。总之,抑郁症患者总是事后反刍,让躯体化的记忆深人骨髓。患者总是把最好的记忆时间花在纠缠抑郁症上,而不是用来巩固记忆学习到的文化知识。醒来的黄金一刻,你在干什么?入睡前的黄金一刻,你又在做什么?你一定在纠结抑郁,盯着躯体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