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欲望就该与受苦紧紧联系在一起
发表时间:2025-07-06     阅读次数:     字体:【

“变得更好”这件事和受苦没有必然的关系某心理咨询师在个人微博上说,这么多年来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来访者是一位姑娘。她面容姣好,装扮精致,一举一动都尽显精英气质。然而,她坐下来第一句话却是:“我真的很讨厌我自己。”深入交流后才发现,姑娘一路走来都怀抱着一种苦大仇深的心态。

曾经的她,肥胖、自卑,是个不折不扣的丑小鸭。是想要变得更好的梦想给了她无穷的动力,却也带给了她无限的痛苦。她最后确实成功逆袭了,心性却也变得越发敏感脆弱。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亲密关系中,她心里都充满不被肯定的恐惧,动不动就情绪失控。精神分析学认为,欲望虽然催人奋发向上,但也会给人带来一种负罪感。只要有欲望,就一定会经受负罪感的折磨。为了减轻负罪感,我们会在实现欲望的旅途中有意无意地给自己施压,甚至不断折磨自己。哪怕梦想变成现实,我们真的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却也无法真正从中得到快乐,或者充分享受这荣耀,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恐惧焦虑。只因我们在潜意识里将“受苦”与欲望之间画上了等号。仿佛只有吃尽苦头,才能实现欲望;只有保持苦大仇深的状态,才能让这辉煌延续。原本成长的过程就一定是充调挫折与收坷的、很少有人能一帆风顺地实现梦想。可光是抵御来自外界的打击还不够,我们还要接受自我心灵上的压道与折磨。长此以往,很难保证我们的心理状态不出问题。主持人窦文涛在“圆桌派”中提到这样一件往事,当年他在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前,心理负担极重。也许是为了纤解压力,他开始抽打自己,甚至逼迫弟弟打自已耳光。其实,他这种反常的行为正反映了一种潜在心理:欲望就该与受苦紧紧联系在一起,仿佛吃尽了苦头,迫切想要实现的欲望就能更顺利地实现,结果就能变得更好一点。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生活中,这种心态并不鲜见。比如,翻开朋友圈,很多人的个性签名都是“成功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要么瘦要么死”…带着这般决绝的信念,很多人一路咬牙拼搏。很多心理学家指出,采取这种信念模式去打拼事业,确实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它又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胁。比如,你永远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对自己不够狠。如果你不够爱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很难信任别人。若你很难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愉快舒适的感觉,内心的焦虑、痛苦便更难以纾解。这无异于一种恶性循环。对此,心理学家武志红解释道:“内疚是对自己的攻击,当他们想完全消灭掉这种自我攻击时,他们就将其变成了向外的攻击。他们越是拼命满足自己的需要,罪恶感就越强,这时他们对别人的攻击性就越强。”总而言之,是欲望带来的内习:让自己身处静谧的环境中,闭上眼晴,感知自己的身体,看看哪个部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很多人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哭了起来。只因过往他们对待自己太严厉,从未过多关注过自己的身体。等他们真正安静下来去感知自己的身体时,很多隐藏起来的负面情绪便一股脑爆发出来。

另外,无论每天有多忙多累,都要匀出一点时间和自己相处,清空脑袋,排空压力。赤脚踩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感受这静谧的时光。或者坐在干净的地板上,喝一杯红酒,听一首音乐,内心的罪恶感、不安全感会随着这个练习逐渐淡化。如果在实现愿景的旅途中,你已经吃了太多苦,承受了太多来自外界的压力,为何还要在心理上压迫自己?你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苦”都能让你成长。很多人为的苦其实是没必要的。而每一个备感压抑的当下累积起来,只会让你抵达一个升级版的愁云惨淡的未来。所以,你要想法离开这种不断内耗、伤人伤己的受苦状态,去寻回轻盈柔软的生活姿态,它能让你毫不费力地抵达想要的未来。

 
上一篇: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太想得到”
下一篇:成长是我们必须遭遇的“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