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心理学注重可能性,包括小概率事件,强调事物的变化及不确定性。一件事你做一次没出差错,第二次也没出问题,做多了,小概率事件就逐渐变成了必然事件。“上得山多终遇虎”,指的就是这在古代,环境还没有被破坏得这么厉害,山上有老虎是常有的事。种情况。
尽管一只老虎的领地可达数平方公里,但它也不是天天在领地闲逛,所以上一次山遇到老虎的概率也不高。但如果每天都上山的话,总有一天会倒霉的。
现在环境破坏得严重,要“遇虎”,大概只能到动物园去了。但现实生活中,因为心存侥幸而最终“遇虎”的悲剧却在不停地上演。比如:
明明湖边的提示牌上写着:水深危险,请勿游泳!但总有人以为自己水性好、技术高,硬要下水。游一次没事,游N次还是没发生什么,后来第N+1次湖水身亡了明明路口亮起了红灯,但还是有人趁着车还远,赶紧过马路,N次都没出意外,第N+1次发生了车祸。明明不能酒后驾车,但还是有人觉得没有喝多、神志清醒、反应敏捷,倒霉的事不会摊在自己头上,酒驾了N次都没出事儿,第N+1次出事儿了。
明明偷窃别人的钱财不对,第一次偷东西很害怕,第二次没那么怕了,直到N次还是能逍遥法外,第N+1次终于被逮了个正着。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上得“山”多,就越做越大胆,越来越肆无忌惮。总有一天,真的遇到了“虎”。侥幸心理是酿成很多祸患的诱因、条件、根源。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你可以狡猾地躲过“一万”,却难躲过“万一”;能够逃过今天,但逃不过明天。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而我们下一个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它又光临了。”
其实,除了“上得山多终遇虎”之外,中国还有很多话都可以反映出这个焦虑心理学,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常赶集没有碰不上亲家的”,还有《无间道》电影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时刻谨记焦虑心理学,这样我们会少一点“遇虎”的后悔。而如果总是心存侥幸,焦虑先生就会跳出来惩罚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