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新鲜事物出现,这些新鲜的事物真真正正地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就会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世事变化本无常,人应该学会适应变化,并对变化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调整。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的潜能,而所开发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人直到临终未必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最拿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的每一次变化,恰恰是一次挖掘自己、证明自己的良机。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过程,与其怨天尤人,何不用心去享受和体味每一次变化带来的挑战和乐趣呢?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人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称子中的水倒人旁边的花瓶,这人悟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人一个瘙满沙士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人沙土,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智者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俯下身,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智者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个洞!”通过这个故事,也许可以更深地理解,《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给我们的忠告:“因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这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想要的奶酪:事业、家庭、爱情、朋友等等,我们追寻它、褐求它,因为它会带来幸福和快乐。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一旦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我们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清。这时如果突然失去它,或者奶酪被人拿走,我们会嘟到经莫大的伤害。然而,不管多好的奶酪,都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特彩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人选择焦患,有人选择浮躁,有人选择等待,但我们是否想到选择积极适应?毕业生小王签了个不错的外贸公司,可是去实习后却很不能适应,小王说之前更多的是和课本进行交流,在老师的布置下做实验写作业,可突然间要与许多人接触,独立承接业务单,“别人都把她当大人看了”,她感到不知所措,小王还很担心“言多必失”,在单位话不敬
说事不敢做,每天神经紧张甚至经常失眠。结果实习不到一个月,掉了好几斤肉,人也变得郁郁寡欢。不懂得如何与同事沟通当上独行侠,成天担心做错事说错话而三缄其口,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关口却患上了“失语症”。目前,不少高校毕业生已陆续开始在签约单位实习,但不少准上班族因为面临角色转换而难以适应,以至于他们整天忐忑不安,原本开朗的性格也变得沉闷起来。
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几乎全是正面的、健康的教育,所以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比较顺利的。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浅,所以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上往往表现出较为理想化倾向。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他们既看不惯,又无能为力,经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很难使自己理想化的观念与现实社会达成一致,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理想化的行为习惯与职业角色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和认真对待这些矛盾和冲突,大胆面对现实,努力克服不适应的因素。NBC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查理·琼斯早期专门报道奥运会中的田径项日,干得非常出色。突然有一天,老板告诉他,下届奥运会将派他去报道游冰和跳水。听到这个消息,琼斯既吃惊又雄过。因为他对
这两个项目完全不熟悉。后来,他尝试着适应变化,下功大熟悉游泳和水。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新的岗位上可以做得更好。老板也发现了这种变化,于是交给他更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后来,琼斯成了美国“职业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员之一。还有则寓言说:一只鸟儿单独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株枯树上,这是它唯一的栖身之所。有一天,骤起的风暴刮倒了枯树,可怜的鸟儿悲痛不已,只得飞到百里之外寻觅栖身之处。来到一片森林后,它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天堂。
位成功学大师说:“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一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再以比别人变得还快的速度追上去,并超越人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有适应环境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甚至如鱼得水;而只知焦虑环境恶劣的,却不去积极适应它。只有适应了,才能改变,让自己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