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独立是被众人称赞的品质。每个人都在尽力展示“所有问题自己扛”的独立性格,羞于求助,耻于依靠。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肯孤独地体会自己内心的脆弱。说到底,并不是别人不够可靠,而是你潜意识中的“假性独立”在作祟。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自己包装得很强大,认为接受他人的照顾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觉得自已对自身的情感、欲望,甚至整个世界都有着全能的控制力。对这些人而言,承认自己需要被照顾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假性独立”指的是为了避免自己对需求他人帮助而产生的羞耻感,而选择习惯性拒绝他人的任何帮助。简单来说,就是“不懂得依赖,只懂得硬扛"。这种“假性独立”表现在习惯性拒绝他人的帮助,但内心十分渴望能够依赖别人。
“假性独立”看起来与真正的独立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它在精神层面上脆弱得不堪一击。就比如电视剧《欢乐颂》中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安迪,她是企业高管,工作能力一流,收入不菲,可面对谭宗明那么多年的追求,依然不敢接受,本能地抗拒任何靠近她的人。
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假性独立”的情况呢?这就要追溯到一个人的婴幼儿时期,孩子对父母进行呼唤却没有得到回应,长此以往,孩子在经历等待、失望之后,便会认为对方不值得依靠。心理学表明,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一旦我们产生对方不可靠的念头就会为自己构建一个自我保护的空间,并警示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人值得我们依靠。而这一空间的构建会影响到成年之后的关系模式,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会担心,如果选择依靠别人,可能会重复曾经被父母漠视的情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就会无意识地拒绝别人的帮助。
一旦“假性独立”形成,我们自然而然就会隔绝很多亲密关系的建立,令对方产生距离感。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以个体相互独立为基础,而假性独立者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恋人,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会选择克制,不允许自己情绪崩溃或求助他人,大大地减少了双方互动的可能性。
那我们该如何告别“假性独立”,使自己真正独立起来?我们在深信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收获美好人生的同时,也要懂得在努力的路上,适当寻求他人的帮助,能够帮助我们更快达到终点。真正的独立是自信与灵活相辅相成,自信于目标的达成,灵活于达成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着请求别人帮自己完成一件小事,从行为上的变化带动情绪和认知的转变。这件小事可以是帮你拿快递、递给你一样东西等。
太原心理咨询师提示,当你遭受“至暗时刻”时,不妨直面自己的内心,你是否此时内心十分脆弱,是否渴望有一个人依靠。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生命之间本就是相互交错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