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成长的困惑

成长的困惑

正确认识自卑
发表时间:2025-10-27     阅读次数:     字体:【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一种性格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的评价过低,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情感体验。自卑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缺乏主见、畏首畏尾、讨好他人等行为,但他们不会轻易地显露内心真实的失落情绪,反而会以种种表现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很多时候,自卑感的产生,源自脆弱的内心无法承受因比较而显现出的差距感,从而导致将自己的失败与缺点无限放大,产生自我否定的错误认知。这种比较可能来自对自己的不认同,也可能来自外界的评价。当一个人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就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比如一个人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像口吃、狐臭、肥胖等,他担心别人因为这些缺陷嘲笑自己,因此变得不敢靠近任何人。长此以往,他将对这些缺陷不断放大,对自己不断否定,这导致他在面对那些优秀的人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自卑感。

有些人的自卑源自童年的家庭环境。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邻居家的孩子”,父母经常会拿我们和这个孩子做比较:“你怎么一点都不爱干净,你看某个孩子总是千干净净的。”“你太淘气了,你为什么不和某个孩子学一下。"….….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父母错把挑剔看作鞭策,他们认为只有不断警示孩子,才能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然而,在这种比较的过程中,持续的负面评价会令我们丧失信心,而我们很可能将这种外界的评价当成事实。长此以往,我们就更愿意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而不愿接受他人的称赞,而且,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会下意识地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做比较。这种刻意拉开的差距感自然而然会令人产生自卑感。

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外在表现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别人的语言行为过分敏感,总觉得别人话中有话,矛头指向自己;二是外在行为常常表现为过激反应,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大发雷霆,因为内心的虚弱需要用外表的强悍来保护。所以,有些自卑的人往往喜欢炫耀,喜欢反对他人。

当一个人因为某方面的匮乏导致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冲突,导致心理危机。当他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无限放大这种事物。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炫耀是为了收获他人的羡慕和称赞,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曾经失去的东西补回来。而这正是内心的自卑感作祟的结果。

自卑的人言语中带有攻击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习惯性语言攻击的倾向,很大程度上源自内心的自卑。这种自卑驱使着他们不断确认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要优于对方,甚至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达到表现自己强大的目的。

当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之后,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他们会渐渐地从害怕与他人交往的状态变成完全的自我封闭。即使稍微努力就能够获得的成功,也会因为自我否定而放弃追求。这种自卑,就像是囚徒的枷锁,禁锢着人们的行动,让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更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

但是,完美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幻想,只有接纳自己的缺陷,努力改变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变得真正强大起来。心理学家曾指出,自信是能够塑造的,它来源于一个人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会过度关注自己的短板和消极的一面,对自己缺乏全面且客观的评价,从而妄自菲薄。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就能从心里肯定和相信自己的价值,从而告别自卑。

太原心理咨询师提醒我们:不要因为自身某些缺陷的存在,就将自己贬低得一无是处,也不能因一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人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才是摆脱自卑、重建信心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过度依赖会迷失自我
下一篇:受害者人设:为什么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