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强迫症

强迫症

强迫症“迫后”不纠缠
发表时间:2025-07-23     阅读次数:     字体:【

太原心理咨询师表示,毫无疑问,“迫后”纠缠会加深强迫记忆或心理阴影,强化强迫反射,因此被称为“播种”(播下强迫的种子)。要想强迫症获得康复,必须切断“迫后”纠缠。而解除“迫后”纠缠,又必须采取“防打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一方面要防止再出现“迫后”纠结,另一方面要解开以往“迫后”纠结所形成的心理情结。

积极的暗示、运动性放松、酒精和药物等都是防止“迫后”纠缠的必要的选项。我们知道,“迫后”纠结都有其客观背景,如发生强迫,被人嘲笑,逃避强迫等,甚至还包括“迫后”纠结本身。当然最终决定“迫后”纠结的往往不是客观存在本身,而是人对客观背景的关注和认知。

防止出现“迫后”纠结,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防止客观存在

尽量少发生强迫或避免强迫。少发生或逃避强迫,是减少纠结的客观物质基础。

尽力减少纠结。即使发生了强迫,也要尽力减少纠结。具体做法如下:

1.不回味:切勿回味。回味即是反刍,思前想后,反复咀嚼,把发生过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里回放几遍,沉浸在当时的情景回忆之中,从而导致强迫伤痛的记忆加深。

2.不演练:切勿对发生了的事情进行模拟演练,因为任何人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3.不折腾。

4.不妄想。

5.不逃避。

6.不骚动:如果自己或旁人发生了强迫,不必引起内心的骚动。也许有人会哄笑,你就当是一个笑话,就像你笑别人一样,并无恶意。

要记住:真正在意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不要因为发生一点强迫就惊慌失措地骚动:“我怎么会强迫?我顺其自然了,怎么还强迫?”不然你今后还会发生严重的强迫。

7.不自责:心里不要反复地纠结着:怎么发生了强迫?怎么又逃避了?怪自己不小心,悔不该多此一举,怪自己毅力不够坚强,怪自己的脸皮不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要记住:任何时候发生强迫都不是你愿意的,因此都要原谅自己,不要把它搞成天大的事,搞得自己心烦气躁。

8.不批判:这里的“批判”,是指发生强迫后,强迫症患者会进行一番自责式的批判,怪自己不争气,怪父母,怪身边的人,怪自己的命不好,怪自己是一个废物等,但就是不怪自己的主观思想。

其实,出现了强迫,没有几个人会认为是了不起的大事。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跟强迫没有什么因果关系,都是你自己的感觉而已。有的强迫症患者可能要问,既然“不批判”,为什么书里不少地方充满了批判的话语,还要求我们进行自我批判呢?这并不矛盾,前面的“要批判”是对自己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而这里的“不批判”是叫你在出现强迫后不要去批判自己,也不要去自责一番。也就是说,你需要批判的是错误思想,而不是强迫症状。

9.不评价:所谓的评价是指对已发生了的事情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和评估,以确定当前强迫的状态。不评价,就是要求强迫症患者不要做上述毫无意义的工作。

发生或者没有发生强迫,强迫多了或者少了,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都毫无意义,都不要评价。

10.不讨论:不管强迫怎么样,都不要讨论,更不要与人交流强迫的学习心得,交流方法,没完没了地讨论和念叨强迫。

我不反对学员回到生活中彼此交流,但我不建议大家聊强迫的话题。强迫是一种记忆的过程,强迫症康复需要一段淡化遗忘的过程,才能把心理阴影这个“活火山”变成“死火山”。到那时候,不管怎么谈论强迫,都无关紧要。

11.不总结:总结就是对过去强迫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和回顾。

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强迫症患者总是对过去了的,不管发生了强迫还是没有发生强迫,都要总结一番。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目的就是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

“不总结”,就是不管强迫的情况如何,都不值得总结回顾一番,因为总结回顾的本质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心理阴影不正是记忆中枢吗?如果记忆加深,谈何淡化心理阴影?所以,不管强迫发生了还是没有发生,都不要总结经验或吸取教训。

譬如今天为何会强迫,为何不强迫,为何会栽跟头,评价总结一番,同以前比较一番,等等。我以前有写日记的习惯,大都是把我被口吃和强迫折磨的经历和心情记录下来。直到1988年去上海治疗后才终止了,因为老师说这是在评价和总结强迫。

二、认识客观存在

强迫症患者总是希望和控制自己不要发生强迫,而希望总是落空,行为往往失控。强迫发生了,逃避发生了,他们又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而开展无休止的自我纠缠。本来发生了不愉快的事,适度的自责和纠结也是难免的,可是他们却不愿意看到这个合理的结果,因而对出现的“自责和纠结”进行百般对抗,并且没完没了纠结,这就是强迫和反强迫。

怎样才算正确认知?

1.降低期望:要消除“迫后”纠结,必须改变认知,降低期望。拥有一颗平常心(或游戏心态):强迫少了,高兴归高兴,但不得意忘形;强迫多了,难过归难过,但我能接纳;郁闷归郁闷,但我不会反复纠缠;如果我尽力了,还是阻止不了“迫后”纠结,我也认了。

2.明确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发生了强迫,或者要做的事因为强迫没有完成,或者掩饰逃避了强迫,或者逃离了现实,甚至发生了“迫后”纠结等等,强迫症患者肯定会感到羞愧、难过、自责、焦虑、恐惧、不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是合理的、正常的心理活动。

况且,发生了强迫,或者逃避了强迫,甚至“迫后”纠结本身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它们都不是导致心理阴影的主因,最多只是外因而已。根本原因是强迫症患者对发生了强迫不理解而产生的对抗态度,正是这种对抗态度把“迫后”单纯的心理波动推波助澜,变成复杂的、激烈的心理波动,导致心理阴影更上一层楼。

3.积极疏导:既然发生了强迫,导致心理纠结或心理波动是合理的、正常的,就应该接纳之。具体请参阅本章第二节同类项。

4.顺其自然:如果尽力了,强迫还是发生了,或者逃避了现实,即强迫种子结了“恶果”,要及时从侧面去疏导情绪,避免再次“播种”而形成新的创伤性阴影。

①发生了的就是合理的,发生了就是历史。既然是历史就无法更改,何故后悔不已呢?因此,发生了的就要接受现实,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顺从情感的发泄,发生了强迫或者逃避了,肯定会难过。难过了就难过!后悔了就后悔!纠缠了就纠缠!当然,并非要任其纠结,任其关注,任其泛滥,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我们要转移注意力。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千万不要因发生了的东西耿耿于怀,更不要影响了事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否则,又会加重思想压力,落下新的创伤阴影。

凡是出现了心理波动和情感冲动,都要接纳,但是不能任其泛滥。在接纳情绪、情感波动的同时,应该采用行为等手段去转移注意力,达到不对抗心理活动的目的,顺从情感的发泄。切勿从正面堵截心理活动,否则推波助澜。

②同样的客观刺激,不同的看法,决定不同结论和不同的行为。如果因为发生了强迫而导致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势必再次引起心理压力。甚至落下新的创伤性心理阴影。

千万不能因发生强迫丢人或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交际而不吃不喝,不工作。万一还是不吃不喝,不工作……怎么办?也要原谅。总之,一切发生了的事情都要原谅。否则,必将导致新的创伤阴影。虽然心理波动和情感冲动压制不了,但行为可以控制。所以,“迫后”的心理波动都要允许,特别是晚上入睡的时候更应允许。即使想起强迫带来的羞耻或伤害而睡不了,也要接受这个现实。你只有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吃饭、上班、交友等不被耽搁就可以。

三、尽情发泄

积压的负情绪,一定要尽快、尽情释放,否则就会变成抑郁情绪,破坏身心健康,这里不再赘述。

四、转移注意

如果尽力了还是纠结,也是难免和正常的,绝不要穷追猛打。应及时转移注意力。

 
上一篇:强迫症的最初原因
下一篇:强迫症“迫中”不对抗